薄板是一種潛在的顛覆性基因,同時對其他基因有很強的替代作用。類別市場形態,對于目前的瓷磚來說,不是一種漸進式的變化,而是一種跨越式的變化。陶瓷大板行業進入門檻較高,銷售難度較高,技術含量較高。現有的經銷商和銷售人員是否認為銷售這類產品是“吃力不討好”的,還是他們對自己可能的高利潤率感興趣?目前,對他們來說,輕松銷售現有產品是最好的選擇。什么是密碼的底層之一,行業需要有專門的人在實踐中提取和探索。從戰略的角度看,它是否與單獨建立一個盈利中心,與一個獨立的品牌、渠道、團隊,或依賴于現有的結構,充其量,一個成本中心的清單?
從理論上講,薄板有著廣泛的應用。目前主要應用的是外墻,而不是石材等。外墻安裝的技術門檻比較高,進入這一領域,業界是否已經達成共識,不能放松標準,而是應該與國際接軌?如果說是對外墻瓷磚、內墻瓷磚的邏輯演繹,有的行業以前走過的道路是通過降低質量標準來降低成本,然后容易擴大滲透速度,迅速干涸。涉及外墻,高層建筑,安全第一。如果是二、三十年前,我們的技術落后,主要是發展生產,增加數量的話,就可以原諒我們在質量標準上的妥協了。今天,我們是否還在重復過去的路徑依賴,這也是值得警惕的。如果要開拓裝飾用途-藝術、家具、GAP市場的創新應用,“差異化產品+專業服務”可能比大規模生產更有可能成功。
目前的熱度,只是從典型的細分市場,甚至是缺口市場,到大眾市場的初始階段。我們要做大,就必須創造需求,培育市場,對客戶進行多層次、連續、多維度的教育。我們需要戰略的重點和準確性,以奠定堅實的基礎。參照某些瓷磚類的路徑:先發者經受過先行者的痛苦,成功之日,擁有先發優勢,名利雙收;紛紛加入廠商,以擴大市場份額,以降低門檻后迅速過度競爭;強行縮短產品的生命周期,使其迅速經歷成長、成熟,進入紅海衰退,產品生命周期過短,使投資回報率變得不可持續。其實,大多數廠家還有很多好牌要打,我們需要陶瓷大板,不需要“床下斬-打板”。